心道师父
出身
心道法师,为灵鹫山佛教教团开山和尚、世界宗教博物馆及国际非政府组织「爱和平地球家」(GFLP)创办人,于1948年于战火下的缅甸出生,四岁时失去双亲,孤贫无依,寄养于亲戚家。九岁时为了减轻亲戚家的生活重担及渴望接受教育,加入为缅甸联军招募的游击队行列,但因年幼,仅能担任传令兵的工作。不久,偶见一缅甸僧人直身凌空掠过村落的湖面,此景令法师久久难忘,埋下日后想拜阿罗汉学佛问道的种子。
法师于战火中成长,目睹战火摧毁家园与生命的残酷,以及人的卑微无助,这让法师深感生命的难解与种下追求和平的渴望。十三岁时随军队来到台湾,面对台湾社会相对的安定与富足,使他倍觉和平的可贵,也扩大了社会生活的经验与视野,了解到军旅生活并非唯一的生存选择。
十五岁时,心道法师听到「观世音菩萨」的圣号,他一听闻圣号就仿佛在生命的汪洋中找到至亲般的感动,潸然落泪不已。法师自述:「少年时代,我有缘听到观世音菩萨的圣号,感受到观音菩萨救度一切众生与慈悲、智慧,我内心一方面非常向往,另一方面也十分激动,发愿要学习观音菩萨的救度一切众生与修行。」日后法师也多次提到他跟观音菩萨甚深的特殊因缘,成为他学佛与修行法门的重要依归。
修行
25岁,心道法师正式于佛光山剃度出家,并入丛林大学就读。出家三个月后,法师在法云寺受戒时,从戒兄那里得受一禅法,开始专注于禅坐。法师对祖师父大德的苦修方式深心向往,因此跟星云法师告假获准,开始独自修行,每日禅修二十小时、日中一食、夜不倒单。
为求了悟生死,心道法师在废弃颓圮的佛寺与坟地中独修十余年,从这冢间苦修过程与最后两年的断食中,法师体悟到一体的生命,发现生命与生命之间相互关连的共存关系,生起悲悯的平等大爱。法师说:「在孤独的修行中,我发现清净无染的灵性世界,也从苦行中体会到贪瞋痴慢疑只是执着的自我的幻相,在般若无碍、般若无执的智慧观照下,一切皆是空性的显现,也因此超越了差别的苦,体会生命一体、平等的爱。」法师领悟到万物平等,同出一源,也体悟唯有心的和平才是真正和平的源头,与天地万象共存共荣。
1985年,法师37岁出关,看到许多来山问道者的迷惑与痛苦,了解现代社会与全球资讯化时代的焦虑与冲突,从内在、外在与全球环境的丕变,寻思身为一个修行人该如何奉献一己的生命,引领四众弟子加入救济世界的行列。
为此法师最大的心愿,就是打造一个和谐、共存共荣的「华严世界」。这个「华严世界」代表了师父在经历漫长苦修的过程之后,所体会到的生命与宇宙真相,在这华严圣境里,一切都是相依相存与互为彰显,而我们彼此的生命条件,就是慈悲与善念。
弘法与教育
1983年心道法师于台湾东北角创建灵鹫山无生道场创立道场。法师苦行依于临济法脉,以「慈悲与禅」为宗风,以冢间时期体证之「寂静修」禅法,作为教化四众弟子的宗门,严定四季禅修闭关,来规范徒众的基本行持,以「平安禅法」接引一般大众。法师以「生活即福田,工作即修行」的生活禅理念,教育四众弟子要以「般若」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照见自己澄净的本心,不断精进,学会放下对一切的执着。法师的身口意教化生动、直指本心,禅师机锋也是活泼峻冽,常让弟子与大众有当头棒喝之感。
心道法师有感于当代众生学法因缘应机多元,于1994年传承南传缅甸国师乌郭达剌的法脉,授名乌古达剌;2001年得藏传宁玛派噶陀传承的转世认证,授名巴吉多杰从宁玛噶陀传承的毗卢仁波切接受藏传佛教宁玛派「龙钦宁替」、「龙萨宁波」的完整灌顶口传,以及宁玛派至圣法要,即所有伏藏精华—《大宝伏藏》等共、不共密法。 2007年获临济法脉本焕长老印心传法,授名常妙心道,2013年正式于佛光山接受剃度恩师星云大师法嗣,授名心道智达。
心道法师以此法缘,提倡回归佛陀本怀之「三乘合一」精神,融合三乘法教,奠定灵鹫山三乘法脉的传承。 「三乘」之南传、汉传、藏传都是佛陀的法教,都是成佛之道,也都是佛度化世人的方便应化。
灵鹫山即是以禅为宗,开敷华严的圣山志业,主张「三乘合一」的法教本怀,展开弘法度生的佛行志业,并以「爱地球,爱和平」的理念,推动和平志业。
社会弘化方面,自1993年起,灵鹫山每年定期举办「水陆空大法会」。此缘自法师于冢间修时与广大众生结缘,允诺若他日修行有成定将为其一一超度。由此因缘并以新世纪的时代需求为弘法媒介,成为当代佛教教化弘传的新契机,将法会成为冥阳众生学佛的神圣场域,以「一念善心」、「生命服务生命,生命奉献生命」为理念,引领护法善信共同推动弘法利生的使命。
心道法师出关后深以为现代人修行须以现实条件为基础,非是人人适合独修与苦行,一直寻思该有何种教育方式能将佛陀的教化推广与扎根。法师最后以他修行历程的体会,以及透彻梳理佛陀教化的内容与次第,提出佛法的「四期教育」,也就是「阿含期」、「般若期」、「法华期」与「华严期」,从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到体会空性智慧以生活禅为实践,再到发起愿力培养菩提心,直到进入佛的果地创造一即一切、多元共生的灵性觉醒的世界。此四期教育现已在灵鹫山正式开课。
和平的志业
2001年11月9日,历经十二年筹建,全球首座「世界宗教博物馆」于永和开幕,多位来自全球的宗教领袖与各方代表与会,并将此日订为「世界宗教和谐日」。法师认为宗教对人类负有和平教育的功能与责任,各个宗教之间应该充分展开对话,去异求同、共存共荣,把宗教共有的「爱与慈悲」精神融合起来,和平才有希望,因之「世界宗教博物馆」成为推动跨宗教对话与交流的平台,2002年获得联合国非营利组织与教科文组织之肯定,创设「爱与和平地球家」国际公益和平组织(Global Family for Love and Peace简称GFLP),以爱与和平为宗旨,推动跨界交流合作,启动一系列回佛对谈,至今已在全球11个国家举办过16场对谈,主题除了回佛对谈之外,更于2017年与梵谛冈宗教交谈委员会合办第六届佛教徒与基督徒对话国际研讨会等,其目的皆是为了国际上纷乱的宗教问题寻求和平的方案。
现在,心道法师正在缅甸推动「生命和平大学」计画,做为延续世界宗教博物馆「尊重、包容、博爱」的精神,推动「爱地球、爱和平」理念,促进地球永续发展以及培育和平种子的大学。这所大学将结合科技与「多元共生、相依相存」的全球生态伦理,一方面为万物共生的地球诊脉,寻求对治地球生态失去平衡与资源日益枯竭的问题,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具有爱与和平的灵性世界观,成为推动、散播和平的希望种子。 「生命和平大学」是以灵性教育、生态教育、科技创新做为转换地球危机的三大途径,成为推动地球永续、人类永续的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