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荟供

荟供就是藏传佛教的特别聚会。起源於印度,後由莲师传入西藏,当时只有富人才做得起这种法会。莲师悲悯众生,改变了这一传统。

「荟」有聚集的意思,包含三种意义:

瑜珈行者聚集在一起修法;

祈请上师、本尊、空行、护法至坛城集会;

召集山神、土地、鬼神、六道父母有情、冤亲债主到坛城集会。

参加荟供者,修荟供法,需准备丰盛供品,供养上师、佛法僧、护法,就如家族聚餐般,大家享用供品,积聚六度波罗蜜资粮,下施六道众生,是种快速累积福慧资粮的殊胜修法。

荟供的仪轨

首先是祈请历代传承上师,以及诸佛菩萨降临荟供坛城加持,并按一定的仪轨祈请诸佛菩萨以无量的智慧清净行者之内、外、密,使之皆化为胜妙的荟供坛食。外坛食是指陈设的丰富供品,内坛食是行者自身的四大,密的坛食是指行者意的坛食。

第二部分是行者以虔诚心上供诸佛菩萨,并以无执着的平等心祈请上备陃、本尊、空行、财神、土地以及六道父母,冤亲债主一起入供席,享用内、外、密的荟供。

第三部分是瑜珈行者们由於受用此愉悦的荟供甘露,生起内在的妙乐,而自然流露出荟供的道歌、道舞。此时,行者应确信自己就是勇父、勇母,所在之处即佛的坛城。

荟供的最後是把每一样供品剩下的残食,收集起来按一定的仪轨抛到水里或者西北方布施给鬼神,瑜伽行者们接下来一起回向、发愿,使不净处得以清净,全部融入圆满法界。

荟供的功德

有大成就者说过:「如果这辈子你能赶上一次殊胜的荟供,那下辈子你的吃穿将不会有任何问题。」当然,荟供的殊胜功德不仅仅在於物质层面。荟供是具足四种事业-「息灾、增益、怀益、怀摄、降伏」的殊胜修法。所谓殊胜的荟供,就是有成就的上师参加或者是在吉祥时间(每月初十、二十五),由全体具足清净戒律的瑜伽行者举行的荟供,又因观修本尊与仪轨的不同,而有观音荟供、财神荟供、莲师荟供分别